向阳而生 蓬勃发展——甘肃省油料产业体系创新技术推动河西走廊向日葵产业提质增效
秋日的河西走廊,金色的向日葵花盘如潮涌动,沉甸甸地承载着丰收的希望。这场丰收的背后,是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链条赋能——从良种筛选到栽培技术创新,再到产业链延伸,一套“看得见、学得会、效益清”的科技方案,正让向日葵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阳光产
秋日的河西走廊,金色的向日葵花盘如潮涌动,沉甸甸地承载着丰收的希望。这场丰收的背后,是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链条赋能——从良种筛选到栽培技术创新,再到产业链延伸,一套“看得见、学得会、效益清”的科技方案,正让向日葵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阳光产
1036 年冬,凛冽的寒风卷着沙砾,拍打在鸣沙山的岩壁上。李元昊身披厚重的铁甲,站在沙州(敦煌)鸣沙山的最高处,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眺望西方无尽的戈壁。他的手中,正握着一颗刚刚送达的头颅 —— 那是甘州回鹘可汗的首级。这颗头颅的到来,意味着党项人控制丝绸之路的最
其实这些玉石原料,既不是埃及的,也不是玛雅的,就在我们中国的河西走廊。
初秋时节,河西走廊金色的春小麦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,麦浪层层起伏,奏响了秋日的丰产序曲。连日来,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春小麦喜获丰收,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市相关专家组成测产组,对其负责建设的“春小麦浅埋滴灌匀播密植化控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千亩示范区”进行产量核验,
初秋时节,河西走廊金色的春小麦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,麦浪层层起伏,奏响了秋日的丰产序曲。连日来,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春小麦喜获丰收,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市相关专家组成测产组,对其负责建设的“春小麦浅埋滴灌匀播密植化控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千亩示范区”进行产量核验,
河西走廊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咽喉要道,两千年来涌现出无数改写历史的人物。以下根据对河西走廊的战略开拓、文化传播、政治整合及民生建设的综合贡献,评选出十大历史名人并排序:
本书以铁为钥,解锁汉帝国统治的隐秘脉络。聚焦关中核心区,作者林永昌教授通过考古遗存、简牍文书与跨文明对比,重构汉代冶铁工业如何以技术革新与官营垄断,编织出一张贯通都城与边疆的“辐辏网络”。从铁器标准化生产到工匠群体的生存依附,从跨区域物流到市场整合,本书揭示铁
“马踏匈奴猛少年,奔袭千里过居延。”提起霍去病,最让人感慨的便是他抗击匈奴的一生。大漠深处,千里奔袭,以一身骁勇为西汉王朝征得边塞太平,功勋卓绝被世人称为华夏战神。
当前,暑期、汛期、假期“三期叠加”,车流、人流、物流高度汇聚,道路交通管理压力骤增。酒泉公安交警部门深化“千里河西大联防”机制,扎实开展“平安之夏·畅游河西”护航行动,聚焦实战演练强应急、严打整治除隐患、宣传教育提意识三大抓手,全方位筑牢河西走廊暑期道路交通安
十年,很多热播剧可能早已被世人淡忘,而《河西走廊》作为一部纪录片却始终处于大众视野。2025年6月,其豆瓣评分仍旧以9.7分的高分,位列中国纪录片高分榜单。其历史评分变化为:2015年首播时9.7分,2021年9.6分,2024年后稳定在9.7分。
6月16日,4K超高清版《河西走廊》在甘肃卫视首播,以震撼的视觉呈现带领观众穿越千年,“走进”波澜壮阔的历史廊道。这部被誉为“中国历史类纪录片巅峰之作”的纪录片,时隔10年,再次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。
公元前133年的未央宫里,匈奴侵袭边地的战报让汉武帝眉头紧锁。自高祖刘邦“白登之围”后,汉朝虽努力维系和平,匈奴却屡犯边境。
2025年,以石窟寺、长城、古城址、古建筑、张掖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,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旅游产业布局、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,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“一带贯通、六市联动、多点支撑”的总体布局,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。到2
2025年,以石窟寺、长城、古城址、古建筑、张掖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,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旅游产业布局、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,加快构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“一带贯通、六市联动、多点支撑”的总体布局,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初见成效。到2
武威市地处黄土、青藏、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,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。全市荒漠化、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4.2%、46.7%,是全省、全国荒漠化、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。
6月10日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《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,对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的建设目标、主要任务、重点项目和保障机制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。
中国甘肃网6月11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(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)6月10日下午,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,今年甘肃省预计投资6.1亿元,推动落实120项具体任务,加快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。
中国甘肃网6月11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6月10日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《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,对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的建设目标、主要任务、重点项目和保障机制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。
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》,从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、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、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方面作出部署。意见有何亮点?如何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、均衡、普惠、可及
日前,甘肃多部门共同制定《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分阶段提出2025年、2030年底、2035年底的主要目标。2025年,以石窟寺、长城、古城址、古建筑、张掖彩丘等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为重点,启动遗产保护和利用、基础设施